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对话2020年第6期“跨学科视野下的考古学”简报

发布者:左昌柱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932

20201124日下午三点,复旦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对话第6期“跨学科视野下的考古学”在复旦大学智库楼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主办,文博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学系共同承办,文博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历史系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大数据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等院系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以跨学科视野下的考古学为主题,旨在整合复旦文、理、医学科资源,利用复旦跨学科优势,打造前沿考古学问题导向的新文科研究范式,形成一系列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集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指示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会议由文博与博物馆学系陈淳教授和系主任陆建松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陆建松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教育部对复旦考古学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导向,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需要从田野考古发掘走向多元化的科技分析,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融合多学科的研究专长获取更丰富的潜在信息。目前国内重点高校积极推动科技考古平台建设,复旦大学在科技考古方向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17年成立,是国内首个科技考古研究院,也是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校级跨学科重点研究平台。科技考古研究院融合了文博与博物馆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优秀的师生,双方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未来更需要加强与环境科学、大数据研究、基础医学等学科的交流,争取在合作研究、学生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合作。考古学界泰斗陈淳教授为与会专家介绍了目前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考古学与现代人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考古学的研究门类越来越细分,研究考古学需要多学科科技专家的支撑,应利用复旦的优势学科,相互评估取长补短,做好历史的侦探。随后文博与博物馆学系魏峻教授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科技考古研究院的概况、研究方向和未来合作发展的需求。

会议开展第二阶段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分别就生物考古研究、陶瓷器考古研究和“一带一路”考古研究专题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在生物考古研究领域,胡耀武教授介绍了科技考古研究中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文少卿青年副研究员介绍了古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及其跨学科探索,董宁宁青年副研究员介绍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动态,生膨菲青年副研究员介绍了植物考古:环境、资源、技术与社会;在陶瓷器考古研究领域沈岳明教授介绍了跨学科视野下的陶瓷考古,郑建明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陶瓷科技考古研究新进展,秦小丽教授介绍了陶器的跨学科研究;在“一带一路”考古研究领域王辉教授介绍了公元前一千年之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魏峻教授介绍了海丝考古与跨学科合作。通过科技考古研究院各位专家的介绍,各领域与会专家对科技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与了肯定,对科技考古研究院专家提出的合作需求进行了积极回应,并提出了相关合作研究方案,对此次跨学科交流展现了极大的认可和后期支持。

  

最后,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作了总结发言,陈校长高度赞扬了此次跨学科对话,对跨学科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针,鼓励各领域专家积极交流,利用复旦跨学科研究的优势,增进多方合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中国考古学发展作出复旦贡献,依托科技手段,融合各方优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